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畅议开放新格局,展望粤港澳大湾区新机遇
7月4日,2019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以“中国开放新格局与粤港澳大湾区新机遇”为主题,对常谈常新的改革开放和影响区域长期发展的粤港澳大湾区两大议题,展开充分而深入的探讨。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成立八年后首度来到香港,数十名经济学家齐聚于此,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畅所欲言。
坚定改革开放
“在更大的不确定性中更加坚定坚守改革开放的地位”,这是国务院参事、首席论坛主席夏斌对经济全局提出的相关看法和发展建议。夏斌认为,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至今10余年间,消费和人民币国际化的两大历史机遇正在走向现实,说明国内经济结构的转型和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调整正在持续进行,部分体现了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特征。
夏斌2019年初曾判断,今年全年的形势是“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环境更加复杂、更加多变,经济下行的压力进一步加大”。面对不确定性,夏斌表示,“出路仍然在于改革开放、在于体制机制的进一步改革”,具体来说有八项改革的建议:
一是农村“三块地”(农用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的改革。“我认为衡量这项改革是否成功,关键要看农民收入是不是提高、农民消费是不是在扩大,这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一项重要的战略目标,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中最后、最大的一块改革红利,要让农民富起来、让农民口袋里有钱。”
二是切实解决农民工的城镇户籍问题。夏斌认为,此项改革实质上是通过户籍的口子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各种民生问题,在其过程中必然会暴露地方财政支出压力,倒逼地方政府解决问题。
三是贯彻“一城一策”稳定房价过程中及时总结各地的经验,逐步调整各地的相关政策,把现在分散于各地的不同政策逐步统一于建立房地产发展长效机制。
四是利用40多年改革开放积累的巨大财富,抓紧制定多项兜底政策,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铺垫好社会基础。
五是抓紧解决好国企问题,包括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重点是搞对企业的治理结构和代理人的激励机制,处理好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中的公平竞争问题,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
六是抓紧确定全社会的科技创新体制。不仅仅是在国家层面,包括个人、企业的微观机制,包括总体、局部,也包括产业、其他类型、市场经济下创新体系的确立,关键是要搞对激励机制,防止说大话、空话,政策措施不能不接地气、不落地。
七是抓紧理顺中央和地方财税框架。财政制度是国家运行的一项基本制度,上述各项重大改革,结果必然会影响甚至冲击现有的财税管理制度,因此对此要有准备,财税制度的改革决策必须注入国家多项经济制度改革,确保财税改革和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真正同步,互相呼应。
八是继续动态谨慎地把握好金融开放的节奏。面对当前国际经济、金融中的乱象,资金开放、资本账户的全面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开放的最后一道屏障,尤其鉴于中国目前经济结构转型仍然存在的市场扭曲和风险隐患,金融必须坚持进一步改革开放,这是方向,毫不动摇。同时,金融对外开放包括汇率浮动,又必须是实时动态的、谨慎的,肯定是渐进发展的。
承接金融开放的观点,首席论坛研究院院长盛松成聚焦货币层面,认为目前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十分重要。“我们国家有条件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因为我国贸易结构日趋多元化,吸收外资稳定增长。”
具体来说,盛松成表示,我国外贸的地区结构优化,今年1~5月份我国对欧盟、东盟、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大幅度增长,增幅均超过10%,对美国近几年则持续下降,说明地区结构在优化,外贸不是靠一个国家。在吸收外资方面,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稳定增长,1~5月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6.8%,而且不包含银证保、北上资金等,其中,高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47.2%,占比达到28.5%。
“我始终坚持的观点是,长期看人民币应该是升值的,因为中国的经济潜力在主要国家中是最大的。我想说的是基本稳定而不是固定,也就是说不要大起大落,大起大落对我们是不利的。”盛松成表示。
粤港澳大湾区与香港的重要性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包含粤港澳三地11个城市、7000万人口、国内12%GDP体量的宏大建设目标正在从文本走向现实。
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认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背景是中国经济升级,大湾区要在升级中发挥带头作用,以广东为主体,看起来要有一轮新的改革开放过程。
从空间区位上,唐杰认为,大湾区将是重大战略性市场方向,这里出南海的方向包括中东、非洲、南亚,过苏伊士运河到欧洲,对于贸易来说就是北美、欧盟、东亚、东盟四个主体,因此以“一带一路”倡议作为重要方向,是三十年到五十年的重大部署。
从产业来看,唐杰认为,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慢但有显著差距,而科技创新是转型升级的根本,具体来说,大湾区建设的核心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员工占比和人均R&D(研发)是量化指标。
“大湾区规划的神来之笔是建设开放发达的沿海城市带。”唐杰认为,港珠澳大桥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包括未来的深中通道、深珠通道将改变大湾区的空间结构,2025年会形成两个半小时封闭环珠江口都市圈。香港正处在沿海大通道的中间点上,对外将作为“一带一路”的节点,对内也是大湾区的一个核心。
粤港澳大湾区涉及三个主要经济体,互联互通是区域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中信银行(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廖群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最重要的是融合,这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意义,能不能有突破在于融合方面,包括香港和内地的融合,包括本身的产业融合、地区融合、人才融合、资金融合。
中山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进一步表示,融合有三个方面:教育、科研和制度。在现有资本管制的大背景下,自由的资本跨界短期是不现实的,有一个可以借鉴的模式是债券通,南向不行可以北向先行。
“债券通开通刚刚两周年,我们现在只是将银行间市场连在一块,内地还有一个很庞大的交易所债券市场,交易所市场的打通是可以直接进入技术层面的。”李湛表示。
西班牙对外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夏乐认为,现在香港和内地之间的金融业是有藩篱的,如果把这些藩篱去除,自然金融业就可以做到更好的融合,让香港投资者、国际投资者可以通过香港更容易投资国内的高新技术产业,这是非常好的融合方式。
夏乐还表示,除了债券通,香港和内地还在做基金的互认和保险的互认,如果可以加快步伐,让两边的金融市场呈现融合趋势,大湾区内居民也有很强的全球配置资产需求,这方面将带来很好的机会。
“我个人的看法是,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就是创新,如果我们能连通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就能把全球新的金融工具、新的金融创新引入到整个大湾区。互联互通对中资金融机构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总结称。